Search

森美術館呈現六大戰後藝術家:爬梳李禹煥物派美學50載 -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divertissementgo.blogspot.com
(本文經《城市美學新態度》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日本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原預計在2020年4月推出的重點展覽《繁星:從日本向世界出發的六位當代藝術家》(STARS: Six Contemporary Artists from Japan to the World),以儼如編年史般的展覽結構,將草間彌生、宮島達男、村上隆、奈良美智、杉本博司,以及在日本發起「物派」(Mono-ha)當代藝術運動的韓國藝術家李禹煥(Lee UFan)之作品,從二戰迄今做了濃縮但詳實的爬梳。

人類未來將如何生活?東京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展》3D梵谷左耳、華麗鋁管帷幕等創作探索近未來

森美術館呈現六大戰後藝術家:爬梳_李禹煥物派美學_50載(1).jpg

二戰後經濟急驟成長,思潮上百家爭鳴,日本境內持續性的全國規模事件,讓國際化得到一日千里的躍進,而當前日本,似乎又再度獲得這種滾動驅力;事實上,當代藝術世界亦然,探討後殖民主義(postcolonialism)以及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等議題的也越顯頻仍。再者,不僅歸功雙年展和藝博會等大規模藝術活動蓬勃,提供藝術家頭角崢嶸的舞台,輔以近年備受矚目的亞洲經濟體崛起,無不同時催生在地的新興美術館和藝術市場。

少了繽紛圓點的草間彌生!北美館《她的抽象》 聚焦東亞戰後女性抽象繪畫

森美術館呈現六大戰後藝術家:爬梳_李禹煥物派美學_50載(2).jpg
Takashi Murakami, Miss Ko², 1996-2011, Lacquer paint on plastics, fiberglass, and iron, corian base, 181 x 61 x 102.5 cm(圖/城市美學新態度)

森美術館所展出的六位藝術家,自二戰後,其事業均推向了日本疆畿之外,迄今不僅馳譽國際,且跨世代擁有極高聲望。繁星一展將以此為敘事軸線,探索六位藝術家從早期生涯到近期作品的旅程,藉此廓清全球脈絡下每位藝術家的創作實踐如何被審覷、被評估,以及翫索六位藝術家如何經由創作實踐,詮釋和探尋那些超越國族、突破文化藩籬的普遍議題:傳統與美學、科技與次文化,同時也將日本特有的社會、文化和經濟背景銘鐫於心。

Boucheron《藝術家與工匠之夢》計畫 與攝影師衫本博司一同讚頌光之雋永

森美術館呈現六大戰後藝術家:爬梳_李禹煥物派美學_50載(3).jpg
Yoshitomo Nara, Voyage of the Moon (Resting Moon) / Voyage of the Moon, 2006, Mixed media , 476 x 354 x 495 cm, Cooperation provided by graf, Collection: 21s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Kanazawa, Photo: Nakamichi Atsushi / Nacása & Partners(圖/城市美學新態度)

展覽並呈現了相關檔案資料,包括從1950年代至今,躋升國際舞台的主要日本當代藝術,檢視了評估藝術的基礎以及數十年以來展覽的歷史系譜。六位藝術家各有自己的展區,同時搭配沉浸式大型裝置,以深化觀眾的感官與知識體驗。繁星一展將藝術家自1950年代以降的海外藝術展蒐羅再濃縮成50個精選,除了展覽概述以及珍貴原始檔案,並摹繪策展人如何鉤沉「日本」此一概念,以及早年展覽所遭遇的顛簸困躓經驗,乃至最終日本當代藝術嶄露頭角並立足世界的歷史。

滿滿的Respect!村上隆力挺BLM種族平權議題,你最熟悉的「微笑小花」竟然改成黑魂版本!

森美術館呈現六大戰後藝術家:爬梳_李禹煥物派美學_50載(4).jpg
Hiroshi Sugimoto, Polar Bear, 1976, Gelatin silver print, 42.3 x 54.6 cm(圖/城市美學新態度)
森美術館呈現六大戰後藝術家:爬梳_李禹煥物派美學_50載(5).jpg
Tatsuo Miyajima, Sea of Time ’98, 1998, Installation view: Art House Project “Kadoya,” 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 Japan, 1998, Photo: Ueno Norihiro(圖/城市美學新態度)

六位藝術家除了有台灣民眾耳熟能詳的草間彌生、奈良美智、村上隆、杉本博司以及宮島達男,國內相對陌生的李禹煥。李禹煥1936年生於韓國慶尚南道,不過自1956年後便一直長居日本。日本經濟狂飆年代,適逢對現代性的批判思潮襲捲全球,而一場反對當時生產材料、物品製造與呈現方式的1960年代雕塑運動,最後即成為眾所熟悉的「物派」(Mono-ha)。

從KAWS到草間彌生,當代藝術家防疫期間都做什麼?Banksy:我老婆討厭我在家工作!

森美術館呈現六大戰後藝術家:爬梳_李禹煥物派美學_50載(6).jpg
Lee Ufan, Relatum, 1968/1982, Iron plate, glass, stone, 180 x 220 x 40 cm(圖/城市美學新態度)

李禹煥為代表的物派,將創造之藝術作品轉化成和事物間的互動及互惠關係,而他1969年發表的文章「從物體到存在」(From Object to Being)則榮膺了Bijutsu Shuppan-Sha藝術評論獎。李禹煥除了是日韓藝術交流的重要推手,隨物派在全球藝術社群再獲關注,以及人們對戰後日本藝術以及非西方現代主義的比較研究意興方濃,使得李禹煥半世紀以降的藝術實踐備受矚目。(註:目前展覽因新冠病毒疫情而延宕,展期尚在研議中)

赴美圓夢超坎坷!洋裝、鞋尖藏美元 草間彌生自述紐約宛如「活地獄」

森美術館呈現六大戰後藝術家:爬梳_李禹煥物派美學_50載(7).jpg

森美術館呈現六大戰後藝術家:爬梳_李禹煥物派美學_50載(8).jpg

森美術館呈現六大戰後藝術家:爬梳_李禹煥物派美學_50載(9).jpg

圖文來源:Mori Art MuseumStudioLeeUfan

(本文經《城市美學新態度》網站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廣告、專案等商務合作,請發信至:[email protected]

勇於面對 泰特美術館談英國殖民史400年
陽傘少女變成氣候難民?普拉多美術館以藝術預言未來
盤點韓國片方重新設計的「外國電影海報」 美到令人驚艷:完全不會輸給歐美原版!

Let's block ads! (Why?)




July 03, 2020 at 04:02PM
https://ift.tt/2YWLr65

森美術館呈現六大戰後藝術家:爬梳李禹煥物派美學50載 -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https://ift.tt/30LWZuj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森美術館呈現六大戰後藝術家:爬梳李禹煥物派美學50載 -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Post a Comment

Powered by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