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鴉文化從誕生之初,就作為人們溝通交流和傳遞個人思想的工具。從 60 年代第一批 Writer 開始塗鴉生涯,到 80 年代嘻哈文化蓬勃發展從美國到歐洲,與其息息相關的塗鴉文化也從最初的 Tag 發展為擁有多種風格形式的潮流文化。隨著 Y2K 時代的到來,塗鴉也開始被更多人認為是一種藝術形式,這種 Urban 文化的表達形式在集體焦慮下得到了新的契機。藝術收藏家們開始搜尋一些街頭最炙手可熱塗鴉藝術家們的個人作品,也是在這個世紀之交的幾年後,「Banksy Effect」開始不斷發酵,並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現象。
日本美學 Superflat 在本世紀初的引入、Kaws 等人帶起的公仔熱潮、紙媒雜誌到博客和社媒的轉變、女性塗鴉藝術家的崛起、公眾對塗鴉藝術的改觀、政府對於塗鴉的政策變化、街頭文化和時裝圈對塗鴉藝術家的擁躉、美術館和藝術機構的開放態度⋯⋯在這個龐大文化體系中產生的變化與影響在一時間也很難全部釐清,所以此次我們也邀請到 9 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塗鴉藝術家。
Steven Harrington 和 Felipe Pantone 作為新世代塗鴉藝術家的代表與我們聊了聊本世紀塗鴉應用媒介的變化,巴黎塗鴉藝術家和 Graphic Designer Funco 則提到新時代平面設計和塗鴉的關係,芝加哥塗鴉女藝術家 Miss Merlot 談及了當代女性力量在塗鴉圈的影響。
KRINK 創始人 Craig Costello 則是從塗鴉工具和科技角度入手,馬來西亞塗鴉藝術家 Cloakwork 和 丹麥藝術家 Bates 也分享了亞洲和歐洲塗鴉場景的獨特之處,中國塗鴉網 gunc 創始人也和我們講了講中國塗鴉近年的發展,CESISM 則把我們帶回最純粹的紐約街頭,一聊社交媒體對塗鴉的影響、藝術的邊界問題以及他們對塗鴉文化未來的展望。
Felipe Pantone
阿根廷/西班牙藝術家
你認為 2000 年以來塗鴉文化的最大變化是什麼?
互聯網的出現對塗鴉文化的影響毋庸置疑,無論一個人的社會背景如何,塗鴉的文化以及其衍生文化都可以遍及世界各地。社交媒體讓信息的可觸性變強了,在 98 年的時候,我花了大約一年的時間才找到適合自己的噴口、好的噴漆店,以及志同道合的人。也會通過各種可獲得的渠道去半價購買二手塗鴉雜誌或黑白影印本,才知道其他 Writer 的風格。如今,通過 Instagram、YouTube 等學習技巧實在太方便了。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在社交媒體上也非常活躍,與來自世界各地的 Writer 和塗鴉愛好者分享。當然,塗鴉文化的一部分仍然留在地下,看到地鐵車廂上的塗鴉時,總會讓人感覺像是回到了過去。
你的風格演變過程是怎麼樣的?
感謝塗鴉讓我找到了自己。塗鴉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它是一次性的,短暫的,即時的,就像網絡空間中的圖片一樣。塗鴉讓我有了環遊世界的機會,讓我充滿活力,不斷成長。也是這樣逐漸地,我找到了自己的藝術風格,我也覺得它非常符合當代的精神。
「塗鴉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它是一次性的,短暫的,即時的,就像網絡空間中的圖片一樣。」
從壁畫、畫布、甚至是傢具,你涉及的領域非常廣,哪個是你最喜歡的媒介呢?
2019 年,我放慢了塗鴉和壁畫創作的速度,2020 年由於疫情則更加。但我很喜歡我現在的工作時間。我有一個專業的團隊,來幫助我實現大多數想法,目前我也正在嘗試做一些傢具,我感到很興奮。
如何看待街頭藝術和街頭服飾之間的聯繫?
我們突然成為了主流!過去,我們常常在後巷畫畫,在車庫裡打印 T-Shirt。而現在,名人們都穿著我朋友的品牌,我們也被邀請到世界各地的藝術展去繪畫,這挺瘋狂的!
從街頭牆面到美術館珍藏,你認為這些年來塗鴉與傳統藝術的邊界正在變得模糊嗎?
當然!即使在最近幾年,街頭藝術也失去了它原來的意義。現在人們會把它與 Festival 的壁畫聯繫起來。不少藝術家(包括我自己)正在超越街頭的限制,與傳統藝術畫廊或博物館合作,這一點我很喜歡。不過我也討厭被拘泥在一種藝術形式中,或者被貼上所謂藝術家的標籤。人們喜歡標籤,但藝術比這個名號所要複雜的多。
你覺得未來幾年,塗鴉文化會朝什麼方向發展?
老實說,我還挺不敢相信塗鴉在當下的活躍程度的,社交媒體真是改變了整個遊戲。所以我預測塗鴉 Writer 會繼續保持這個勢頭,特別是那些地下的塗鴉藝術家。塗鴉的歷史已經很久了,這是一種追求自由和表示抗議的行為,我認為它將永遠存在!
Steven Harrington
加州藝術家
你與塗鴉的故事?塗鴉於你的意義是什麼?
我在 8、9 歲時就接觸到塗鴉。我還記得我的朋友和哥哥們會背著包帶著 Mean Streaks 的馬克筆,在 90 年代的街頭四處溜達,留下自己的痕跡,那時塗鴉就是街頭文化和生活的一部分。老實說,我仍然不知道該如何描述自己的藝術風格。我擅長用視覺說話,而不是通過字。我傾向於粗線條和鮮艷顏色,喜歡用卡通人物來傳遞我的訊息。
你認為 2000 年以來塗鴉文化的最大變化是什麼?
我認為,過去十年來最大的變化是美術館和大型藝術機構的對塗鴉文化的接受度。由 Jeffrey Deitch 和 Roger Gastman 策劃的 「Art In The Streets」 MOCA 展覽就是很好的例子。這些類似的展覽帶來了一場巨大的革命,大型的藝術機構和美術館對於塗鴉文化的擁躉也由此可見。
社交媒體給塗鴉文化帶來了些改變?
我認為社交媒體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訊息渠道。我年輕的時候,只能在自己城市的街上看到塗鴉。如果幸運的話,才可能會找一本塗鴉雜誌,或是教你如何使用噴漆的 Zine。如今,通過 Instagram 等平台,你可以實時查看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事情。
從壁畫、畫布、玩具甚至是衣服和球鞋設計,你涉及的領域非常廣,哪個是你最喜歡的媒介呢?
我喜歡所有的媒介,雖然設計一個玩具看起來和球鞋設計毫不相關,但他們之間就是互通的,我喜歡嘗試不同的媒介,這中間會產生不少驚喜。
「我認為藝術一直在引導時尚,而時尚也在影響著藝術界,最好的藝術品可以跨越平台的束縛。」
如何看待街頭藝術和街頭服飾之間的聯繫?
我的看法也和上一個問題相似,我認為藝術一直在引導時尚,而時尚也在影響著藝術界,最好的藝術品可以跨越平台的束縛。
從街頭牆面到美術館珍藏,你認為這些年來塗鴉與傳統藝術的邊界正在變得模糊嗎?
肯定的,我覺得這個邊界真的已經很模糊了,我更喜歡稱其為當代藝術而不是街頭藝術。
Craig Costello
KRINK 創始人/紐約塗鴉藝術家
你與塗鴉的故事?塗鴉於你的意義是什麼?
我在紐約皇后區長大,塗鴉是街頭景象的一部分。我身邊不少朋友都是塗鴉 Writer,這是在紐約成長文化的一部分。我從 1998 年就有作品參展,後來更是因為找不到適合的墨水噴漆,決定成立自己的塗鴉噴漆品牌 KRINK。我覺得塗鴉的本質表明人們想要創意表達的慾望遠大於所要承擔的風險。
「我覺得塗鴉的本質表明人們想要創意表達的慾望遠大於所要承擔的風險。」
你認為 2000 年以來塗鴉文化的最大變化是什麼?
互聯網對塗鴉的發展和風格變化產生了巨大影響。本來塗鴉是非常注重本地城市文化的,但通過互聯網全世界都可以互相交流並影響。比如,來自法國的一位 Writer 可能會受到聖保羅塗鴉的影響,卻從未涉足巴西,並融合成自己的風格。又或是 70 年代的本地塗鴉被傳播到網上,則會影響新一代來自不同國家的年輕人。
此外,還有大量專門針對塗鴉的新產品和新技術產出。這些產品改變了人們的塗鴉方式,比如隨著 KRINK 的發展,Drippy Mop Tags 也已成為街頭的標準,品牌和供應鏈的完善,也使得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到質量更好的塗鴉工具。
如何看待街頭藝術和街頭服飾之間的聯繫?
不少塗鴉創作者都會在一些獨立小型的街頭品牌中擔當創作,而今天街頭服飾走向了更大的舞台,一些設計師喜歡追溯回街頭風格早期的根基致敬。
從街頭牆面到美術館珍藏,你認為這些年來塗鴉與傳統藝術的邊界正在變得模糊嗎?
是的!但我認為很多會塗鴉的人,其實一直都是更廣的創意文化的一部分。他們通常都是好的畫家和設計師等,只是在年輕時就開始塗鴉,未來發展道路則是自己的選擇。
Miss Merlot
芝加哥塗鴉藝術家
你與塗鴉的故事?塗鴉於你的意義是什麼?
我一直都喜愛藝術,直到 16 歲左右,我遇到幾個非常喜歡塗鴉的朋友,有一次我開車在高速公路上,第一次看到他們的塗鴉時,才意識到它可能對人們產生的影響,於是我就立即被吸引了。我的風格源於傳統的紐約塗鴉風格,但我一直偏向大膽又清晰易讀的字體。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學到了許多技巧和方法,我的塗鴉已經從一開始的晦澀逐漸演變成更柔和易懂的東西,這也花了我很多時間才打破常規 。
你認為過去十年,對於女性塗鴉藝術家有什麼改變嗎?
過去的十年中,湧現了更多優秀的女性塗鴉藝術家,我希望她們能繼續堅持喜愛和傳播這個文化。現在藝術展、美術館也都會主動去聯繫這些女性藝術家,我還記得當初只認識圈內另外 5 位女性塗鴉藝術家的日子,而現在出色的女藝術家實在太多啦!
「過去的十年中,湧現了更多優秀的女性塗鴉藝術家,我希望她們能繼續堅持喜愛和傳播這個文化。」
社交媒體給塗鴉文化帶來了哪些改變?
Instagram 的出現改變了塗鴉文化,而就整個社交媒體而言,我覺得它改變了人們對塗鴉的理解。以前公眾看到塗鴉或正在塗鴉的人,他們或許會覺得不安,不希望與之相關。現在,人們的接受度更高了,它在某種程度上幫助彌合了美術界與塗鴉界之間的鴻溝,而且從很多方面來說,為塗鴉藝術家(包括我自己)開創了許多機會。
從街頭牆面到美術館珍藏,你認為這些年來塗鴉與傳統藝術的邊界正在變得模糊嗎?
我覺得在過去的幾年中,塗鴉已經變得更加主流,有一段時間,塗鴉已經變得越來越不被藝術收藏家,企業和公眾所歡迎。但這幾年,不少塗鴉藝術家也都開始進入傳統藝術界,這對塗鴉藝術長足發展也確實有利,但是只要能夠隨心所欲地使用塗鴉對我個人而言就足夠了。
你覺得未來幾年,塗鴉文化會朝什麼方向發展?
真的很難說,借助社交媒體,各種類型的塗鴉都觸手可及,塗鴉藝術家們都在不斷進步,這樣也會激勵整個社群的發展,我只能說一切都會更上一層。
Bates
丹麥塗鴉藝術家
你與塗鴉的故事?塗鴉於你的意義是什麼?
我在幼時很喜歡嘻哈文化,後來我看到了街頭的塗鴉,於是開始嘗試在社區街頭留下我的 Tag,這也是我開始一切的契機。塗鴉是我的熱情所在,是我文化認同的一部分,也是我工作生活的一部分,是我旅行的意義。這 35 年裡,我也在不斷成長,特別是在字體方面。現在塗鴉工具的質量都在不斷提高,當你不斷練習,你的技巧自然也會提升,下筆的時候也會變得越來越自信。
塗鴉文化在丹麥的演變?
在 1980 年代,嘻哈文化傳入丹麥,然後塗鴉作為其中的一部分,一些相關的書籍、電影也開始傳入。我們當時有一個青年文化俱樂部,在週末會舉辦各類派對,也是在那兒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新一代面對的則是完全不同的場景了。
社交媒體給塗鴉文化帶來了哪些改變?
現在的年輕人通過互聯網,可以獲得很多的訊息,但這也有好有壞,有些純粹的東西會在這個訊息大爆炸間流失。不過我個人還是很喜歡通過這個平台來和我的觀眾交流。我們年輕時候,可沒有這種機會。對那些剛開始塗鴉的年輕人來說,能和自己仰慕的藝術家交流並得到回覆,是非常能激勵他們前進的。
「對那些剛開始塗鴉的年輕人來說,能和自己仰慕的藝術家交流並得到回復,是非常能激勵他們前進的。」
如何看待街頭藝術和街頭服飾之間的聯繫?
我自己年輕的時候,就在好幾家丹麥的街頭服飾店鋪待過,我甚至還嘗試著去創立自己的街頭品牌,但事實證明這是一件難事,從設計到生產到經驗,這需要很多的精力和資金的投入,還需要遇到對的人和好的機會。現在我依舊會出一些自己的周邊商品,這也算是社群文化的一部分。
你覺得未來幾年,塗鴉文化會朝什麼方向發展?
我覺得科技的發展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塗鴉文化,前幾天我還看到有人可以使用無人機操作來繪製塗鴉了。當然即使現在塗鴉更多地被傳統藝術領域所接受,它說到底還是一種地下文化。
ZZZOEEE
中國塗鴉網 graffiti.net.cn 創始人
你與塗鴉的故事?塗鴉於你的意義是什麼?
2004 年在當時的 Mtv 台上看到 Dmx 錄影帶,然後被背景裡的 Graffiti 所吸引,覺得這就是我想要的酷東西,於是開始上網去找各種資料,當時能找到的資料極少,大家在電驢上扒 Graffiti 影片然後靠 DVD 傳著來看。
可能是當年的學習資料都來之不易,所以都恨不得把裡面的內容都截下來慢慢細品,最難忘的事情莫過於 2008 年時全國網友自發一起做 Onechina 主題塗鴉了,也因為太火讓我們的塗鴉網站關了整整兩年。塗鴉對我來說,算是一份禮物吧,讓我這個小鎮青年開啓了不一樣的人生,也讓我認識了很多很多的朋友,大家除了熱愛都很有愛,Love & Peace。
你是如何開啓中國塗鴉網這個網站的?
說起來也是一瞬間的想法,覺得該有個地方可以讓大家發佈作品交流,所以就跟我當時的隊友(Himes)打了兩小時的電話,就定下來開始做了。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還是高中生,他自學網頁框架,設計部分就找當時的塗鴉前輩(Mag)無償幫忙,而我就開始去跟品牌方聊合作,做成了國內第一個塗鴉聚會。然後06年做到現在了,中間因為不可抗力的原因關了兩年,後面遇上了現在的隊友 Tkscrew 的 Ice,他說這東西不能丟,我們咬咬牙繼續做吧。也挺感謝他的,讓 Gnc 沒有丟。
塗鴉文化在中國的發展?
從作品到商業價值,國內的塗鴉近幾年發展挺迅速的,比如說專業的塗鴉工具一開始都是從香港的 Writer 幫忙帶過來,到現在已經有專門的代理商,並且在國內 Writer 的努力下,開發出了中國自己的專業塗鴉噴漆,讓大家更容易去創作,質量也越來越高了。在商業上,Graffiti 更受大家的關注和認可,這也得力於 Hiphop 文化在國內的熱度,而且大家的技術也越來越好了,說到這其實我蠻羨慕現在的年輕人的,因為他們一開始就接觸到了最好的東西,而且獲取訊息也比我們當時快速多了。
「街頭牆面是每個 Writer 的根,而作品能到美術館珍藏是對作品對 Writer努力的認可,但根的東西不會丟。」
從街頭牆面到美術館珍藏,你認為這些年來塗鴉與傳統藝術的邊界正在變得模糊嗎?
我覺得並沒有模糊,我為什麼一直用 Graffiti 去代替塗鴉二字,因為這樣更純粹和更體現真正的塗鴉文化,街頭牆面是每個 Writer 的根,而作品能到美術館珍藏是對作品對 Writer努力的認可,但根的東西不會丟,那時本質的區別,Graffiti 依舊是那個很酷的東西。現在被美術館珍藏的那些作品他們的作者依然會在街頭創作(譬如 Kaws、Banksy、還有國內的 Dal、Abscrew),反而那些沒出 Bomb 街頭卻標榜是塗鴉藝術家的,我勸你還是趕緊把前面兩字去掉。
你覺得未來幾年,塗鴉文化會朝什麼方向發展?
應該會越來越來好,商業也越來越尊重 Graffiti 文化,不再是 MV 配角、綜藝包裝物料。特別這兩年你會發現,潮流圈越來越多結合 Graffiti 元素的單品,因為這是有文化的內容,大家也開始認同這是很酷的東西。認識很多作品很不錯的 Writer 都創立了自己的品牌,也受到很多人關注,但有樣東西肯定不會變,Graffiti 依然生於街頭。
CESISM
紐約塗鴉藝術家
你與塗鴉的故事?塗鴉於你的意義是什麼?
是在 1983 年紐約的夏天,通過一些兒時的朋友,喚醒了我塗鴉創作的內心世界。現在塗鴉對我的意義與起初時,完全不同。最初,塗鴉更像是一種冒險和探索自我的旅程,是我早晨起床的原因。而大約 30 年後的今天,我仍然在街頭塗鴉創作,並以此謀生,所以塗鴉於我而言也從最初的冒險變成現在工作生活的一部分而有所不同。我的塗鴉主要是侵略性風格化的字體為主,顏色設計為鋪。不過我的風格還在不斷成長變化,很多時候就是抓住那一瞬間的感覺。
你認為 2000 年以來塗鴉文化的最大變化是什麼?
最大的變化自然是社交媒體的出現,積極的一面,自然是激發塗鴉人的靈感。消極的則是讓人們變得缺乏創意,缺乏冒險精神,你總能看到很多重復的作品,而且很多時候你都無法說清究竟是誰抄襲了誰,只能說現在我看到的能讓我驚喜的作品越來越少了。
「你總能看到很多重復的作品,而且很多時候你都無法說清究竟是誰抄襲了誰。」
如何看待街頭藝術和街頭服飾之間的聯繫?
我覺得街頭服飾來自於塗鴉文化,而且我覺得塗鴉早在街頭藝術成型之前就已存在,所以我覺得現在的 Streetwear 最早就是從街頭塗鴉文化中不斷演化而來的,只是後來人們才找到了這個系統性運用的方式。
你覺得未來幾年,塗鴉文化會朝什麼方向發展?
我覺得塗鴉文化會繼續在博物館和美術館間發展,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繼續獲得廣泛使用,目前它在廣告媒體、時尚、音樂、運動等層面的運用就已經和我入行時非常不同了。因為它沒有邊界,所以很難定義其具體的走向,但對於那些對塗鴉充滿激情的人來說它依舊會是一個探險的旅程。
Cloakwork
馬來西亞塗鴉藝術家
你與塗鴉的故事?塗鴉於你的意義是什麼?
我在高中時期開始注意到吉隆坡街頭的塗鴉,但塗鴉的類型實在太多啦,藝術家們用不同的媒介來創作。於是我開始研究起塗鴉字符和字母,這是十年前的事,那時吉隆坡還沒有很多塗鴉藝術家。對我來說,塗鴉很純粹,就是通過在牆壁上隨意繪制顏色來表達想法、風格和故事,並引起公眾的注意。
你的風格演變過程是怎麼樣的?
我覺得我的風格是年輕的、具有城市風格的、色彩豐富的且積極向上,因為每天都有太多消極的情緒圍繞著我們,我希望當人們看著我的塗鴉時,可以感受到積極的氛圍並為自己的一天加油打氣。我曾嘗試過破壞性和黑暗的風格,但馬來西亞人對塗鴉本身就有不少質疑,我無法記得這個確切的過渡點,但我的藝術很好地表達了我的個性。
「我希望當人們看著我的塗鴉時,可以感受到積極的氛圍並為自己的一天加油打氣。」
你認為 2000 年以來塗鴉文化的最大變化是什麼?
這些年,塗鴉文化傳進馬來西亞,並得到發展。塗鴉作品的質量不斷得到提升,引起了國際的關注。馬來西亞的塗鴉藝術家們也被邀請到世界各地與全球的藝術家們進行交流,我也注意到一些本地的塗鴉藝術家們進行各類實驗,去嘗試各種媒介的可塑性。
社交媒體給塗鴉文化帶來了哪些改變?
好的一面是,我們的作品將被永遠的記錄下來,並得到傳播,通過網絡來欣賞別的藝術家的畫作,而不需要實際去旅行。壞的一面是,一些塗鴉作家不再願意冒險在街上創作他們的作品,找到一個舒適的地方來畫畫,只為了拍照上傳 Instagram。
你覺得未來幾年,馬來西亞的塗鴉文化會朝什麼方向發展?
公眾會慢慢接受它,時尚圈也會更加深入這個亞文化。年輕一代對塗鴉有全新的看法。我認為它將更多地轉向城市風格並變得簡約。最近,我還發現了 VR 塗鴉科技,藝術家們可以在不吸入噴漆有害物質的情況下創作,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發明,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依賴科技。
Funco
巴黎塗鴉藝術家/Graphic Designer
你與塗鴉的故事?塗鴉於你的意義是什麼?
我第一次接觸塗鴉是在看 80 年代的滑板影片時看到的 Bones Brigade 和 C.R Stecyk Venice 的 Tag。在那之後,我會和朋友在牆上貼上我們的名字,以此開玩笑似的標記我們的領土。現在,塗鴉對我來說意味著自由和不受限制。我喜歡用噴漆對字母進行創作,我會形容自己的風格是「Stylewritting」,我也換過不少名字,以這種方式標記我發展的不同時期。從事塗鴉 30 多年來,現在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自由。
你認為 2000 年以來塗鴉文化的最大變化是什麼?
人們對待塗鴉的思想更加開放、接受度高。塗鴉創作的人們來自各行各業,不再有唯一標準。我一直認為將塗鴉放入 Hip-hop 這個大文化背景下是不公平的,因為當下很多的 Writer 都並非是這個出身。當下的塗鴉擁有自由的屬性,不需要依附於其他的載體,它只是一種純粹的藝術運動。過去十年標誌著 Writers 觀念的根本變化,為了塗鴉的更好發展,原本潛在的規則都被打破了。
如何看待平面設計和塗鴉之間的關係?
和所有圖形創作一樣,平面設計和塗鴉一直都彼此重疊聯繫。多年來,我們一直在重制漫畫和藝術作品中的元素,現在平面設計也會從塗鴉中汲取靈感,各類藝術形式本身就是貫通的,許多塗鴉藝術家也是平面設計師。兩者都與藝術和創造有關,這才是最重要的。
社交媒體給塗鴉文化帶來了哪些改變?
社交媒體的出現真是帶來了一場革命, 2000 年前的塗鴉,它的來龍去脈都有跡可循。但當下無論是網購工具的便利性,還是資源獲取的渠道都在一鍵之間。我喜歡通過社交媒體與他人溝通和交流,我覺得如果有人還想著要抵制社交媒體的話,那就太蠢了,關鍵在於怎麼用它。
從街頭牆面到美術館珍藏,你認為這些年來塗鴉與傳統藝術的邊界正在變得模糊嗎?
是的,街頭藝術算是本世紀的主要藝術形式了,不管是好是壞,都是當代藝術的一部分。無論是在牆上,火車車廂上還是在畫布上,它都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用以傳達情感,不應設限。
「總會有人想要留下自己的名字,只是方式的不同,能肯定的是這種藝術形態會長存。」
你覺得未來幾年,塗鴉文化會朝什麼方向發展?
很難說,肯定會有起起伏伏,因為有些人是為了眼下的名聲而來,並沒有真正的熱情,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它不會停止發展。不管怎樣,總會有人想要留下自己的名字,只是方式的不同,能肯定的是這種藝術形態會長存。
從與 9 位藝術家的對談中,不難看出過去 20 年塗鴉文化發展的進程難逃數字時代的影響,從 Tag 到 Hashtag,塗鴉文化的純粹是否歸結到底也許就是有關留名。藝術表現的形式在當代變得越來越多,新興藝術媒體形式的出現和藝術觀念的改變,也讓我們進入一個更加多元化與包容的世代,街頭藝術、塗鴉文化和當代藝術的界限也在變得模糊。塗鴉文化會朝什麼方向發展,也許無人能夠說清,但能肯定的則是這種藝術形態會長存。
最後,我們就聚焦 2000 年後的塗鴉發展史,從時間線入手,一看大事件發生背後整個塗鴉文化的進程。
Timeline:
2000 年,Y2K 時代到來,「Banksy Effect」開始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現象。
2001 年,由日本藝術家村上隆發起的 Superflat 企劃,將日本傳統美學中的「超平」理念帶入北美街頭。
2001 年,Kaws 出版日本專書《KAWS ONE》,並與 Nigo 聯名打造「The Kimpsons」系列,由此開啓街頭潮流界的公仔熱潮。
2001 年,塗鴉雜誌 《CLOUT® Magazine》在加州創刊,隨後《Catch Me If You Can》等紙質雜誌也相繼出版。
2002 年,Banksy 的知名 Stencil 作品 《Girl with Balloon》在倫敦 Waterloo Bridge 首次出現。
2005 年,倫敦地鐵七七爆炸案後原本地鐵車廂上的塗鴉被除去,未經許可的塗鴉可被判處刑事重罪。
2005 年,美國藝術家 Swoon 在紐約開設個展,成為女性在街頭藝術界的先鋒,隨後開啓「Artivism」,將街頭藝術和行動主義的結合帶到新的層面。
2006 年,西班牙藝術家 Felipe Pantone 開設個展,「Designer Style」設計風格開始流行。
2008 年, Banksy 在倫敦舉辦為期 3 日的 Cans Festival,受此啓發 Super Cans 和 Upfest 也由此成立,後者逐漸成為歐洲最大的街頭藝術和塗鴉藝術節。
2008 年,專注亞洲塗鴉文化的紙本雜誌《Invasian》創刊,含括中日韓和東南亞各國的塗鴉場景。
2009 年,電商平台與物流業的發展讓 Bombing Science 、SAM 和 Spray Daily 等成為出售塗鴉工具、雜誌和服裝等周邊的一體化塗鴉文化平台。
2010 年,藝術家 Poesia 提出「Graffuturism」理念,來自於塗鴉者的潛意識,具有詩意,獨特且難以定義,是塗鴉藝術家們的通用美學和語言。
2010 年,Instagram 的出現吸引了不少如 《Juxtapoz Mag》 等傳統塗鴉媒和博客入住,由此社交媒體開啓了塗鴉文化一個新的世代。
2011 年,「The Girl In The Blue Bra」由埃及街頭藝術家 Bahia Shebab 發起,此後塗鴉的社會政治屬性不斷增強。
2011 年,Pixelated Graffiti 代表藝術家 Space Invader 為紀念其第 1000 個作品,在巴黎開辦個展:「INVADER 1000」。
2012 年,老牌時裝屋如 Louis Vuitton 聯手塗鴉藝術家發佈產品,Burberry、Alexander McQueen 等利用塗鴉 Mural 作為 Campaign 載體,塗鴉被賦予更多商業價值。
2014 年,David Anasagasti 的標誌性塗鴉被 American Eagle 在街頭重置,塗鴉的版權問題由此引發熱議。
2015 年,洛杉磯市政府抹去 3000 萬平方英尺塗鴉,從地面、牆面到隨處可見的 Sticker,塗鴉依舊是市政管理的痛點。
2017 年,Jean-Michel Basquiat 來自 1982 年的作品由 ZOZOTOWN 創始人前澤友作以 1.1 億美元購入,創造全新拍賣史記錄。
2017 年,Verdy 建立 Girls Don’t Cry,新一波街頭潮流中的平面設計與塗鴉文化交錯開始。
2018 年,Guccimaze 設計走紅,Chrometype、Combrisi、Tom Arena 等新生代亞文化平面設計師展露頭腳,在數位時代成為塗鴉人的新出路。
2019 年,塗鴉設計師與街頭品牌的聯名成為熱潮,Off-White SS20 系列以塗鴉藝術為靈感,請到 Futura 聯名,將街頭藝術的各個層面相互連接。
2019 年,Banksy 畫作《Devolved Parliament》以 £988 萬英鎊售出,成為其個人成交作品最高值。
2019 年,Museum of Graffiti 在邁阿密開幕,第一個真正由 Graffiti Writer 主掌的美術館由此出現。
2020 年,美國聯邦法院維持判定在 5Pointz 塗鴉聖地粉飾掉 21 位塗鴉藝術家作品的房地產開發商 Wolkoff 故意違反《視覺藝術家權利法》,需賠償 $680 萬美元。
2020 年,疫情之下 Banksy 等人通過塗鴉和社交媒體進行呼籲並鼓舞人心,再次發揮塗鴉的「Artivism」。
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訂閱 HYPEBEAST 電子報等待更多特輯,亦可關注以下相關報導:
August 01, 2020 at 11:00AM
https://ift.tt/2XeWFl4
HYPEBEAST 專訪 9 位塗鴉藝術家探討 2000 年後的塗鴉文化發展史 - HYPEBEAST
https://ift.tt/30LWZuj
Bagikan Berita Ini
0 Response to "HYPEBEAST 專訪 9 位塗鴉藝術家探討 2000 年後的塗鴉文化發展史 - HYPEBEAST"
Post a Comment